對市九屆人大三次會議關于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和發展深加工建議(第11號)的答復
莊東東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和發展深加工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近年來不斷加強特色農業產業建設,盤錦大米、河蟹已成為我市農業支柱型主導產業。隨著產業規模的逐步發展壯大,如何進一步加大產品銷售力度、拓寬產品銷售渠道、通過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來實現效益最大化,已成為當前我市振興農業產業的重要環節。
一、加強銷售隊伍建設,創新營銷思路。
我市深刻認識到農產品銷售人才隊伍建設對于推動農產品產業鏈的發展、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以及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作用,堅持產業振興,人才先行。錨定提升銷售技能、加強市場洞察力、深化農產品品牌價值、優化銷售網絡、促進創新銷售模式等目標,圍繞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三種類型,培育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2022年起,借助農業農村部實施的“耕耘者”振興計劃,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以農民合作社帶頭人、家庭農場經營者為主要對象對規范建設、品牌創建、市場營銷、風險防控、聯合合作等內容進行培訓。為適應電商的快速發展,星河文化、中網電商、華智傳媒和盤山職教中心等省市級電商直播基地,加大農村網紅帶頭人培育力度,培訓內容涉及視頻剪輯、短視頻運營、快手、抖音直播話術、京東電商運營、賬號打造、直播帶貨運營實操等。為加強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能力的培養,市現代農業發展中心邀請沈陽農業大學品牌建設方面專家教授,來我市對品牌管理政府工作人員、企業相關負責人員、家庭農場合作社牽頭人進行面對面教學指導。
在拓寬盤錦大米、河蟹銷售渠道方面,一是盤錦市積極搭建農產品銷售平臺,建設區域農產品銷售集散地、中國北方河蟹銷售集散地,推進農產品供應鏈中心二期項目建設,預計年內農產品供應鏈中心農產品交易額達到150億元、中國河蟹電商平臺交易額達到10億元。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支持農特產品“走出去”“上云端”。二是培育“一鄉一品”電商產業鏈。定期匯總區域農村電商發展數據,利用大數據分析精準服務農產品上行的平臺,開發和培育“一鄉一品”產業鏈。通過優質特色農產品網上直接銷售,一般農產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形成新產品銷售和引入特色產品訂單種養形成產品銷售等方式,各鄉(鎮)加快形成有地方特色、有產業規模、有地域文化、有自主品牌、有統一標準、有質量溯源的產業鏈或供應鏈,促推農產品上行,發展智慧農業、精準農業、高效農業,切實提升農產品競爭力和附加值。三是推進“互聯網+農業”模式建設,與阿里巴巴、京東商城、蘇寧拼購、拼多多、上海中信等企業實施戰略合作,建成了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東北地區首家蘇寧“大米直采基地”、京東盤錦大米電商產業帶。盤錦品原農業、唐王皇蟹、河蟹公社、優選一畝田等本地電商平臺將盤錦大米、盤錦河蟹、堿地柿子等獨特優質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中網電商直播基地發揮其京東盤錦特產館平臺和電商直播雙重優勢,吸納農產品企業、農村合作社等入駐電商平臺達18家,涉及40多個品類。目前,該平臺社區團購業務已經覆蓋國內12個省、38個城市,神州沃良、遼河三角洲、會友繼剛、龍人等有品牌知名度的本地大米加工企業相繼入駐京東特產盤錦館,盤錦大米正通過京東平臺走向全國。
二、通過品牌賦能,實現產品收益最大化。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推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構建“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的品牌矩陣,通過實施規模化經營、優化調整種養殖結構、加強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突出品牌科學化管理、強化品牌宣傳等一系列重要舉措,進一步提升了“盤錦大米”和“盤錦河蟹”我市兩大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含金量與市場影響力,目前,盤錦大米品牌價值達到592.42億元,盤錦河蟹品牌價值達到409.81億元,盤錦大米被納入《中歐地理標志協定》受歐盟保護首批中國100種地理標志產品。充分挖掘利用“盤錦大米”“盤錦河蟹”兩塊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金字招牌價值,在專用標識的使用上,進行統一標識、科學管理、依法保護,進一步保障了我市大米、河蟹產品的質量與美譽,提升了產品的溢價能力。同時,近年來,統一組織“盤錦大米”“盤錦河蟹”在央視新聞頻道、北京高鐵站、和諧號列車車身等主流媒體進行廣告投放,組織我市農業企業參加廣州高端米業大會、農業博覽會、農產品交易會、遼寧優質特色農產品品牌宣傳推介會、遼寧百強品牌評選等活動。盤錦大米集團、盤錦市糧庫、千鶴米業等多家盤錦大米企業在世界高端米業大會榮獲“優秀大米品牌獎”“優質粳米品牌獎”等數項大獎。進一步提升了宣傳推廣力度,提高了產品市場影響力與競爭力。另外在盤錦大米、河蟹兩大聯盟的帶動下,積極實現土地規模化、品種優質化、生產標準化、品牌系列化,把產業做深、產品做精、鏈條做長、品牌做強,推動產業升級、企業增效、農民增收,引領盤錦大米、河蟹產業高質量發展。目前大米聯盟在“產業聯盟+基地+農戶”的現代化農業模式建設下,已擁有稻米相關產品商標百余個,包裝樣式超過500余種;河蟹聯盟現有成員單位41家,國家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3家,市級龍頭5家,注冊品牌近30個,極大滿足了市場對產品多元化的需求,有力地克服了農產品同質化嚴重這一制約產品價值提升的普遍性問題。
三、打造特色農產品深加工集群,拉長加粗產業鏈。
我市聚焦打造現代化大農業發展先行地目標,深入挖掘稻田、葦田、海洋資源潛力,以“大食物觀”構建糧食安全大格局,著力培育“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加快構建“322”現代農業全產業鏈體系。繼續發揮產業集群補助資金撬動作用,全力推進產業集群項目建設。對2024年大米加工及深加工等粳稻產業集群項目進行調查摸底,稻花蟹田(盤錦)糧油有限公司糧油生產及糧食加工項目、神州沃良(遼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大米生產線、水稻倉儲物流項目、神州沃良(遼寧)油脂科技有限公司神州沃良油脂加工生產項目、盤錦陽光米業有限公司加工車間升級改造項目、盤錦柏氏2.5萬噸綠色低溫高標準糧倉項目已上報省廳。印發《盤錦市百億級粳稻產業集群建設方案(2024—2026年)》,以建設方案為契機,粳稻產業集群重點推進稻花蟹田糧油生產及加工、益海嘉里食品原料庫、會友繼剛米業大米生產線配套設施、龍人農業包裝車間數字智能化、神州沃良稻谷倉儲加工及油脂加工、陽光米業生產線更新改造等項目建設,擴大全產業鏈競爭實力。支持鼓勵稻米深加工企業開發阿魏酸、香蘭素、蛋白肽等高附加值產品,進一步擴大稻米油、米糠蠟、白炭黑、活性炭等產品產能,拉長加粗產業鏈,實現“吃干榨盡”。今年上半年,大米加工業產值達到35.3億元,較去年增加4億元。預計年末稻米全產業鏈產值可實現105億元。
四、下步工作安排
一是將人才培養作為系統性工程常抓不懈,通過加強教育培養、引進優秀人才、建立獎勵機制等措施,打造一支高素質的農產品銷售人才隊伍,為農產品銷售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同時,密切關注農產品銷售發展趨勢,突出品牌建設、綠色農業、電商和社交媒體平臺營銷三個方面,不斷更新知識和技能,以適應市場快速變化的需求。二是加大品牌宣傳營銷力度,組織參加品牌評選和各類展銷活動,擴大以盤錦大米、河蟹為核心農產品品牌影響力,通過電商+直播等銷售模式提高線上銷售占比,瞄準北京等重點地區中高端大米市場,加大品牌宣傳和推廣力度,構建品牌化、專業化營銷體系,盤錦優質品種大米市場份額顯著提升,市場優勢地位進一步確立,重塑盤錦大米品牌形象。三是以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重點,以農產品加工集聚區為載體,以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農產品加工項目為依托,緊扣全面振興新突破三年行動重點任務,著力做好盤錦“土特產”文章,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提檔升級,推進鄉村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
主辦單位:盤錦市農業農村局 版權所有:盤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網站地圖]
網站標識碼:2111000020 ICP備案序號:遼ICP備2022012107號-1 遼公網安備21112302000064號
聯系電話:0427-2822465